找到相关内容54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惺惺著《无门关》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惺惺著《无门关》   引自《枯木再生花——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 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在《无门关》第十二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瑞岩师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著喏。他时异日。莫受人瞒。喏喏。”   “惺”是开悟或心静的状态。“著”是...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1186203.html
  • 和光同尘《道德经》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和光同尘《道德经》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这句话出自中国道教祖师老子的《道德经》第四章,原句为“和其光,同其尘”。“和光”说的是应该让自己具有的高尚道德品性和优秀才能智慧的光辉柔和下来。“同”是同化...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2086211.html
  •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槐安国语》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槐安国语》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围绕“薰风自南来”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唐文宗(840年卒) 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起承,诗人柳公权(856年卒)续之“薰风自南来,...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2686218.html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唐诗选》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唐诗选》   选自《枯木再生花——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 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中国唐代诗人贾岛(779~843)有一首题为《访隐者不遇》的诗。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松树下...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2886221.html
  • 清流不间断 碧树不曾凋 《禅林句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清流不间断 碧树不曾凋 《禅林句集》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碧树就是指不落叶的松树、山茶花树那样的常绿树。   这一句是说溪流潺潺永不间断,像松树那样的常绿树从不凋零万年青。   禅家喜欢用这...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3786230.html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诗选》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诗选》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这是唐代诗人刘希夷(651-680?)题为《代悲白头翁》诗的第四节: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3786231.html
  • 庭前柏树子《无门关》

      庭前柏树子《无门关》   选自《枯木又逢春——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2000.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这是《无门关》第三十七则里的故事。一僧问赵州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达摩祖师千里迢迢从印度来中国的旨意是什么?)”说来是为了传授禅,所以这个问题是在问什么是“禅”、什么是“佛”、什么是“悟”。   对此,赵州和尚断言答道:“庭前柏树子。”   此处的“子”...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786343.html
  • 泰山:广提点寿碑

     大师普觉心清凉,寒灰枯木为肝肠。   取经一藏从苏行,众心闲静师心忙。   祖先灵骨俱携将,归来卜葬南一乡。   功成名遂难掩藏,建碑立塔为昭彰。   思金求文来我旁,恨无健笔为发扬。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75489719.html
  • 永嘉大师说境界

    对比我们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接着,永嘉大师又把菩萨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

    明一法师

    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5344490951.html
  • 佛教哲学产生的影响

    理想的人格是超尘脱俗,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这种人对尘世的一切荣辱沉浮、喜怒哀乐,都可以无动于衷,可谓“心如古井”、“形如枯木”;这种人不关心现实的命运,更无从向未来进取,只能是随缘而安;这种人认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3896556.html